模具钢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模具钢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工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升级的核心基础

发布时间:2021-01-21 14:12:41 阅读: 来源:模具钢厂家

工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升级的核心基础

中国的产业升级无论如何不能去工业化。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   中国经济要向何处升级?   自上任伊始,李克强总理就始终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为其施政的主攻方向,并一直主张要通过推动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民间活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并不自今年始,早在“十五”时期就已经明确提出。   之所以感觉升级缓慢,效果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还有空间,使得转型升级并不急迫;二是经济升级本身涉及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效率升级,以及消费升级和市场升级等诸多方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经济升级首先表现为产业升级。现阶段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要的是必须解决产业升级的路径、方向和战略选择。   理论界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已经规模太大,并出现大量产能过剩,不能再无节制地发展,应该转向发展服务业。不可否认,服务业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产业方向。   从2000年到2012年,我国的三大产业比重从15.1:45.9:39上升到10.1:45.3:44.6,第一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6个百分点。中国的产业升级是符合这一总体方向的。   但是,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和制造业的继续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而且现代服务业只有在发达的工业基础之上才可能发展起来。不可能拔苗助长式地在短期内实现服务业比重的大幅度提高。   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   虽然从理论上说,中国正在失去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应该尽快转型升级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实是传统制造业作为相对比较优势产业,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向新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转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正在成为技术创新大国   就产业的技术升级而言,深入考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工业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大国。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技术创新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我们正在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   中国的产业升级无论如何不能去工业化。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   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不是体现为制造业直接创造的价值或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是体现为制造业所蕴含的生产性知识的复杂性。   美国哈佛大学和MIT等机构的一份合作研究显示,在过去60多年间,由生产性部门产品的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生产性能力是所有预测性经济指标中能够最好地解释国家长期增长前景的指标,国家间的生产性能力差异至少能够解释国家间70%的收入差异。   虽然制造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制造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却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产业价值链上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变得与研发和营销同等重要,甚至超越其他的价值创造环节,构成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有可能变成“沉默曲线”,甚至“苦笑曲线”。   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发达工业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提供了机遇,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向发达国家回溯,导致制造业重心再次向发达国家偏移。传统关于产业升级的“雁阵理论”所预言的后发国家产业赶超路径可能被封堵。   制造业应和生产性服务业   相互增强发展   长期以来,有关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政策性辩论,常常围绕“工业比重是否太高、服务业比重是否太低”展开。由工业产品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制造业能力是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   实际上,单纯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比重的角度来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不合适的。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指出了这种非此即彼式思路的狭隘性,而且指出产业结构要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换,更需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发展。我国未来的工业化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增强发展的局面。   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趋势,也具备了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定条件。但由于中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超大规模、超复杂性的国情,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阶段的最大任务是,珍惜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扎扎实实地奠定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我们不能让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遇从我们身边溜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要实现产业内升级,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升级,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升级,由制造业向生产线服务业升级,最终实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   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本质上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分解分工而向服务业的延伸,是制造业文明的深化和扩展。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用工业精神塑造现代服务业。有了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我们才可以打造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